文物概况:
名 称:吴汉月墓
地 址:南星街道施家山南麓
年 代:五代
结 构:砖木
类 别:古墓葬
文物简介:
吴汉月墓位于玉皇山下八卦田北面的施家山南麓。吴汉月(912~952),钱塘(今杭州)人,是五代吴越国第二代国王钱元瓘之妃,也是吴越国最后一个国王钱弘俶的生母。《吴越备史》卷四载:“夫人钱唐人,讳汉月,中直指挥使吴珂女也。幼而婉淑,奉文穆王。时恭穆夫人尤宠爱之。夫人善胡琴,性慈惠而节俭,颇尚黄老学,居家披道士服,余皆布绢而已……封吴越国顺德夫人。薨年五十九。”吴汉月死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六月,同年八月归葬。
吴汉月墓于1958年12月杭州水泥厂开山取石时被发现,成为吴越钱氏家族墓中最早被考古发掘的墓葬。墓葬坐北朝南,系土坑石椁墓,前有斜坡形墓道,后为墓室。墓穴呈长方形,长7.6米,宽2.87米,高3.10米,分前后二室。前室为过庭,用于摆放随葬品。前室两扇门扉上,雕有对称的两个侍女立像,高88厘米,头挽双髻,髻前与髻顶各插一朵簪花。身穿斜襟广袖长衣,腰带舒展,垂于身旁,下着褶裙,迤地覆于足面,双手合持幡杆拢于胸前,迎风扬幡,极富动感。脸形丰润,体态高雅。雕刻精致,形态逼真。
墓后室为主人的棺室,四壁上端刻宝相花;中部分别雕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下部雕十二生肖像。青龙雕于东壁,距地面高139厘米,龙长245厘米,高70厘米,作腾飞状,昂首舞爪,威武矫健。西壁雕白虎,白虎身长250厘米,虎首龙姿,身体细长,四爪锐利。南壁朱雀已毁。北壁玄武高40厘米,宽42厘米,龟的头部向下,尾巴上翘;蛇身绕龟体前半部两圈半,蛇头盘曲向下。墓后室四壁之下方,距地面高22厘米处,浮雕十二生肖像,分别立于壶门式壁龛内,每壁各3龛,其中刻于二门之门扇上的3龛和北壁正中一龛已毁,其余8龛基本完好。这完好的8龛是:东、西两壁各3龛,北壁2龛。龛高101厘米,宽40厘米,深4.5厘米,像高88厘米,均为道童立像。道童结髻,头戴方冠,旁有簪孔,两侧垂带,系于颌下,身穿方领对襟广袖长衫,下着拖地长裙,脚穿方端鞋,两手拱于胸前,手中各捧一生肖像。
在墓后室顶部刻有星象图,以阴线刻出天体星辰,二十八宿星座,中间为紫微垣。星象图目前保存于杭州孔庙,高320厘米,宽178厘米,厚30厘米,红砂岩石质。星象图刻四个同心圆圈,内周圆圈直径42.6厘米,刻北极、北斗星宿,外刻二十八宿;外周圆圈直径180厘米。共刻星座30,附座9,应有星数189,现存星数178。图象以阴线刻画,刻工精细,位置正确,反映出了唐五代时期我国天文学的研究水平。1965年在距离吴汉月墓400米远的地方,考古工作者又发掘了吴越国第二代国王钱元瓘的墓穴,墓顶同样刻有星象图。钱元瓘墓石刻星象图刻于后晋天福六年(941), 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刻星象图。
吴汉月墓早期曾被盗,随葬品所从无几,只出土能修复的壶、罐、碟、盘、碗等13件器物以及1件玉器。
吴汉月墓作为吴越钱氏家族墓葬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研究吴越时期墓葬规制、葬俗的重要实例。2006年,吴汉月墓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吴汉月墓石刻星象图
--------------------点击查看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