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欢潭老洋房

    文物概况:

    名    称:欢潭老洋房

    地    址:萧山区进化镇欢潭村

    年    代:民国

    结    构:混合

    类    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文物简介:

    欢潭老洋房原为务本堂主人后裔田文端于民国十八年(1929)所建,一说是民国十五年(1926),当地称为“老洋房”。建筑由三层四合院式洋楼及南面隔溪而建的房屋两个部分组成,分为北楼(老洋房)和南楼(欢潭学堂旧址)。

    北楼整体建筑形式呈“凸”字型,为门廊及三层四合院式洋楼,共二进,坐西朝东,整座楼均用规格为0.24×0.11×0.05m小青砖砌成。正门为砖砌拱券式门楣。从正大门进入,由六级台阶步入前天井,天井南北两侧为一层侧屋,天井东面为门廊,门廊为双坡顶,被6根方砖柱隔成5间,面宽21米,进深2.5米。南、北侧屋两端均有过廊相连,南北侧房西墙均开一柱形门洞,各连一弧形顶小门廊,直通正房南北两侧走廊,门廊相接处的拱券门,两旁各有一方柱,柱头有白色西式风格装饰。

    正房为四合院式三层楼洋房,一楼东立面开一大二小券门,正门2根方柱,过正门即为走廊,走廊地面铺设黑、白、红三色刻花洋水泥,天井为青石石板铺砌。天井西侧及南北两侧均为正房,设木门,木格玻璃窗,外侧均有走廊与东侧相通,一层各侧走廊两侧均设有方柱,由西南侧木质楼梯向上步入二层,二楼结构与一楼相同,三楼走廊均可走通,二楼东侧走廊向外延伸出一封闭平台,东、南、北墙均有一半圆形木格玻璃罗马窗,东侧罗马窗最大,三处玻璃窗半圆形窗格内装饰有六边形规则图案。二、三楼走廊地面均为木板,檐廊柱均为砖砌方柱,通顶楼。廊门均为拱券顶砖门。穿过西侧走廊,从二楼西北角木质楼梯向上,至三楼,并沿东侧木质小楼梯通达顶楼,顶楼设一小阳台。

    南楼为欢潭学堂旧址,平面呈矩形,为二层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三开间带回廊,总面阔12.98m,通进深 7.31m,屋面为机平瓦歇山四坡顶。明间两榀四支点方木三角形桁架架于南外墙与北立面砖柱上,次间两榀四支点方木三角形桁架架于东西山墙上,三角形桁架端节点为双齿正榫结合的,上、下弦中央节点均为木拉杆结合扁铁连接。一层南立面施半玻镶板门,上带拱形门楣,二层南立面施单层近代玻璃窗带半圆花格。屋面施圆椽、机平瓦屋面,前后檐口设封檐板。

    南楼东侧屋,为一层砖木结构,总面阔 10.85m,通进深 5.12m,机平瓦单坡屋面,室内为水泥地面,外墙砖砌。建筑采用圆作插梁式结构形式,共用 4 缝梁架,贴式为三界(四桁)单三步一层木构架。

    南楼西侧屋,为二层砖木结构,七开间带前廊,总面阔28.63m,通进深5.68m,屋面为机平瓦四坡顶。一层室内为水泥地面,二层为宽木楼板,下设木搁栅,施单层近代玻璃窗。屋面施圆椽、前檐口设封檐板。南楼北侧屋为单开间二层砖木结构,与西侧屋相连,建筑形制同西侧屋。

    欢潭老洋房建筑规模较大,中西合璧风格,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 点击查看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