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感花岩刻诗

    文物概况:

    名    称:感花岩刻诗

    地    址:上城区紫阳街道十五奎巷社区吴山瑞石山东山腰

    年    代:明

    结    构:石质

    类    别:石窟寺及石刻

     

    文物简介:

    感花岩刻诗位于吴山宝成寺后向上20米处的瑞石山东山腰处。此石刻原刻于北宋,时苏轼在杭任官,曾往今宝成寺内赏牡丹,有感于唐人崔护“人面桃花”的经历,题诗一首刻于崖壁。后损毁,明代朱术洵据拓本重刻。成化间,吴东升因题刻的石壁上有石纹似老梅枝干,故在其旁又题“岁寒松竹”四字,以表“松竹梅岁寒三友”之意。

    石刻朝东,高3.5米,宽3米,由“感花岩”和“岁寒松竹”2方石刻组成。“感花岩”三字自右向左横排,字径约27厘米,行书,阴刻。三字下为苏轼的《留别释迦院牡丹》诗,竖向阴刻,字径8厘米,楷书,共6列。第1列为“赏牡丹诗”四字,第2~5列为诗句:“春风小院却来时,壁间唯见使君诗。应问使君何处去,凭君说与春风知。年年岁岁何穷已,花似今年人老矣。去年崔护若重来,前度刘郎在千里。”每列14字。第6列为落款:“熙宁壬子芳春吉旦东坡题”。在此诗两侧为“岁寒松竹”,右侧为“岁寒”,左侧为“松竹”,竖向阴刻,字径50厘米,行书。

    感花岩刻诗是杭州保存较完好的明代石刻。

     


    · 点击查看大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