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概况:
名 称:明宅
地 址:拱墅区长庆街道新华路227号
年 代:明
结 构:砖木
类 别:古建筑
文物简介:
明宅是杭州为数不多的明代民居建筑。该宅现由南轴线的原有茅宅和北轴线从霞湾巷搬迁来的陈宅组成,占地2.8亩。
茅宅有两进建筑,第一进建筑为后期新建,第二进为明代晚期的建筑,二层楼屋,面阔五间,坐西向东;前有天井,天井两侧各有厢房二间。正屋明间梁架抬梁式,为八架前单步后双单步用五柱,其中三根金柱贯穿上、下二层,前后檐柱立于一层梁上,成骑廊做法。金柱为梭柱形,鼓墩形柱础的最大直径在腹部,除个别雕如意纹,其他鼓墩均为素面,柱顶石呈覆盆形。此外,在左次间后金柱与后檐柱间凿有水井一口,长年不涸。这种在厅堂内掘井的做法,在其它地方较为少见。
陈宅原位于霞湾巷15号,纵轴线上有房屋五进,其中第二进为明末清初的建筑。1992年因运河拓宽拉直,为建设需要,陈宅第二进与砖雕门楼,迁至新华路茅宅内保护。
陈宅坐西向东,大门的砖雕门楼上设下枋、纹头枋、字碑、上枋、定盘枋、斗栱、蝴蝶瓦、正脊等。其中平身科用四攒,两边各半攒,均一斗三升。正脊起翘较高,造型简朴。二进正屋面阔三间,进深五间,硬山屋顶,五山屏风山墙。明间梁架为抬梁式,为九架前双步后双单步用五柱。梁为月梁形,在三架和五架梁上以柁墩和斗栱来承托桁条,并以蝴蝶木加固,前双步梁上加施船蓬轩。在金柱的柱顶石下还做有地宫,为10×10厘米的砖砌小坑,内放宝瓶一只,瓶内贮少量钱币。这种民宅内柱柱顶石下作地宫的做法在杭州已发现多次,而其他地区至今尚未出现,这种情况应是杭州民俗与风水方面的特点。
明宅内的二处明代建筑,构件用材及形制都反映了时代及地域的特征。如斗栱用材虽不大,但形制沿袭了宋代旧制,相当规整;斗的幽页度明显;栱瓣砍杀规整;正脊梁架微微生起,并均作出际。尤其是茅宅的金柱采用梭柱形,保持了宋元旧制。而枫栱、柁墩的华丽外形,也是明代出现的特点。
杭州明宅的建筑遗存,为研究杭州地区历史上民居建筑的发展和风格的演变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 点击查看大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