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概况:
名 称:中山中路近代建筑群
地 址:上城区中山中路(解放路至鼓楼段)
年 代:民国
结 构:混合
类 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文物简介:
中山中路近代建筑群由盐业银行旧址、万源绸庄旧址、浙江地方银行旧址、叶种德堂中药店及四拐角近代建筑群组成。
盐业银行旧址:
盐业银行旧址位于中山中路217号。该行成立于民国四年(1915),发起人为张馨庵等,以经营盐务收支为主。总管理处原设在北平,后移至上海。民国十年(1921),该行在杭州设立办事处,十八年(1929)改为分行,抗战时(1938)撤回上海。盐业银行曾是民国期间颇有影响的“北四行”之一。
银行建筑坐西朝东,由北侧主楼与南侧辅楼连成一个建筑整体,平面呈正面窄、进深大的商业街面建筑布局特征。主楼高四层,立面采用古典主义纵横三段法和壁柱、矩形窗、山花门楣、清水红砖墙面构图。室内钢筋混凝土井字梁、石膏平顶、磨石地面和进口钢材的运用,显示了银行内部的豪华气派。建筑前还设置了一道铁艺栏杆,既独立了建筑的空间范围,同时又丰富了建筑立面的构图和层次感。
该建筑体现了文艺复兴风格建筑突出轴线,强调构图主从关系,形成规整对称、主次分明、比例严谨的立面构图特色。高档而坚固耐久的材料也符合当时银行界追求豪华、显示财富以求扩充业务的商业要求,是中山中路优秀的近代银行建筑之一。
· 点击查看大图 ·
万源绸庄旧址:
万源绸庄旧址位于中山中路212号。绸庄为清末陈丽生创办,后发展成民国时期杭城最大的门市绸庄,资本金5万元,营业额为19.85万元,以资金雄厚、备货齐全著称。绸庄面街敞开设柜,建筑因高敞可入内驻轿而名噪一时。抗战后绸庄经营日趋衰落,建国后曾作泰康公司和杭州市商业局食品贸易公司使用。
1998年因拓建西湖大道,绸庄部分建筑被拆,现仅存沿街立面及一进建筑。建筑为高四层,面阔五间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主入口由3/4壁柱统率,立面采用悬挑阳台、山花、锻饰等,屋顶以两座穹顶小亭丰富天际轮廓,予人以雕塑般的美感。内部则为木构梁架。
万源绸庄建筑装饰丰富,做工精细。大量凹凸面和曲线的运用,表现出强烈的光影和动感效果,形成了动静交织、形态各异,具有艺术魅力的建筑立面,成为中山中路近代商业建筑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
· 点击查看大图 ·
浙江地方银行旧址:
浙江地方银行旧址位于中山中路149号。该行前身为官商合办的浙江银行。民国12年(1923)因官商股份划开,官股成立浙江地方银行,成为纯粹的省办地方银行。
现旧址为原浙江地方银行总行所在。现存建筑约建于20世纪20年代,建筑坐南朝北,位于中山中路与惠民路拐角处,平面呈“L”形。凹面向外,建筑入口面对惠民路,建筑窄立面正临中山路。立面采用西洋古典分段法,以爱奥尼克巨型壁柱、矩形钢窗和绛红色毛片面砖为构图元素,以水平檐部统一整个立面。立面前凸的科林斯柱式门廊强调了入口的中心地位。室内装饰精致的马赛克、钢门、石膏天花和玻璃、天棚、钢筋混凝土、人字屋架等新材料、新结构的运用,体现了近代银行建筑追求富丽堂皇、豪华气派的装饰特征,是一处优秀的近代银行建筑。
· 点击查看大图 ·
四拐角近代建筑群:
四拐角是河坊街与中山中路十字路口的俗称,曾是近代杭城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四个街角上坐落着杭州著名的几家百年老店,西北角为万隆火腿庄;东北角为张允升百货店和靝香斋茶食店;东南角为宓大昌烟店、方裕和南北货店、翁隆盛茶号;西南角为孔凤春香粉店。这些百年老店大多创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20世纪20年代因路面拓宽,进行了重新翻建。7幢老店建筑高度均为三至四层,平面在拐角处呈圆弧形,立面为西洋风格。作为杭城首屈一指的著名老店,建筑质量较高,风格上多受当时上海商业建筑的影响。立面装饰细致,做工精美,室内装修体现出近代商业建筑简洁而不失精美的特点。建筑布局考虑现代商业的实际功能,采光、通风都较完善,并采用当时先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这7幢老店建筑成为这一时期杭城优秀商业建筑的代表。
万隆火腿庄开业于清同治三年(1864),时称“万隆腿栈”。由陈、张两位宁波人合股开设,后张家撤出,由陈家独资经营。以经营“家乡南肉”闻名,供应的火腿则以东阳雪舫蒋腿为主。万隆出售的货物质量上乘,按质论价,发往外埠的货物包装十分讲究,是节日、年关的送礼佳品,深受顾客欢迎,在当时已远销至全国各地。万隆火腿庄是目前四拐角唯一一家仍然保持传统经营特色的百年老店,殊为难得。
素以经营丝线、帽子著称的张允升百货店,相传有200多年历史,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期进入鼎盛时期。当时拥有职工50多人,全年营业额达70多万元。设有制线、制帽两个工场,是名符其实的前店后场的商店。同时还和上海厂商挂钩,实行厂店联合,发展批发业务,是当时杭州百货行业中职工人数最多、营业额最大的一家百货店。
紧贴张允升百货店旧址,南临河坊街,转角呈圆弧形,共三层的建筑为靝香斋茶食店旧址。它是民国时前店后场的最负盛名的茶食店之一。
宓大昌烟店创办于清同治八年(1896),创办人为宓庄晓。他深知经营之道,以“优质扩大销路,低价吸引顾客”为经营宗旨,产销旱烟出名,是驰名全国的“杭烟”鼻祖。产品远销新疆、云南和东北三省。全店(包括工场)职工由几个人发展到400多人,资产积累高达50多万元,称得上近代中国独资经营的手工业商业企业中的佼佼者。
方裕和南北货店创立于清光绪七年(1881),是一家集茶食、糖果、炒货、蜜饯、腌腊五业齐备的百年老店。创办人方仰峰,原籍宁波镇海。由于方裕和资金雄厚,存货底子足,经营管理有方,备货讲究质量,经过多次与同行之间的较量,终于成为南北货行业魁首。
翁隆盛茶庄创始于清雍正三年(1725),创办人翁耀庭。店址初设在杭州梅东(登)高桥,太平天国之后店址迁至现址。茶庄以采购认真、焙制精细、保管得法、调配巧妙、名茶荟萃、守信用、创牌子为经营特色,使茶号名声历久不衰,驰名中外。
孔凤春香粉店开设于清同治元年(1862),创始人为孔传鸿。该店前店后场,生产经营十余种化妆品,尤以鹅蛋粉、生发油最享盛名。20世纪20、30年代是该店的黄金时期。1925年“孔凤春”化妆品参加西湖博览会展出,8只产品获奖,成为杭城著名商号,“孔凤春”产品也被看作杭州杭剪、杭扇、杭锦、杭粉、杭烟五大传统名产之一。
· 点击查看大图 ·
叶种德堂中药店:
叶种德堂中药店位于中山中路49号。清嘉庆十三年(1808),宁波慈溪县人叶谱山在望仙桥直街吉祥巷口创设叶种德堂国药号,规模之大,为杭城之首。素以货真价实、薄利多销著称于市,与胡庆余堂等并称杭城药业“六大家”、“三门市”。民国二十二年(1933)因经营不善,债台高筑,叶家将该堂出盘给张谷香、汤以尧等人,由独资经营转为合资经营。并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开始在清河坊建造新店,费时近两年,耗资几十万元法币,于二十五年(1936)建成与胡庆余堂相媲美的大店堂。
建筑坐西向东,占地1185平方米,前后共三进,为中轴线对称布置,由回廊、半亭、营业大厅、名医馆等建筑组成。南北两翼另有辅助用房。建筑立面为宏伟的青砖石库门墙,进门回廊曲折,店堂宽敞高雅,药香四溢;建筑功能分区明确,建筑形式中西结合,体现了杭州近代药店建筑在功能和形式上的统一性。
· 点击查看大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