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排衙石诗刻

    文物概况:

    名    称:排衙石诗刻

    地    址:上城区南星街道将台山顶

    年    代:五代

    结    构:石质

    类    别:石窟寺及石刻

     

    文物简介:

    排衙石因两排怪石如从卫拱立而得名,又称“排牙石”、“石笋林”、“队石”。在平整的四顾坪中间有数十株石芽冒出地面,簇拥如林,石芽群分列两队,中间敝开似门,供人穿行。据记载,吴越国王钱鏐定杭州为国都后,有一次带领部下策马上山,看到这群石芽苍翠玲珑,森若朝拱,便取名“排衙石”。  

    排衙石石峰形状各异,高3~5米不等,最小一石高3米,状如灵芝草,石上镌“涌地云”三字,现字已湮没。石上留有吴越国王钱鏐七言诗并序残文,全文高1.07米,宽1.04米,字迹风化严重。石上还刻有“一剑定”、“匡扶立正声”等字样,阮元在《两浙金石志》中称赞说:“其书亦刚劲有风度”。

    排衙石旁原有介亭,北宋治平四年(1067)郡守祖无择建“介亭”,今已不存。

    排衙石诗刻是研究五代时期石刻艺术重要的实物资料,有着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 点击查看大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