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小古城遗址

    文物概况:

    名    称:小古城遗址

    地    址:浙江省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

    年    代:新石器时代

    结    构:土石

    类    别:古遗址

     

    文物简介:

    位于径山镇小古城村。相传为古代一座城址,故名。据调查,为一座人工堆筑的大土台,东西长约700米,南北宽约500米,面积达35万平方米,平均高出附近地面2~3米。南侧原为苕溪,已辟为内港。土台西部为庙山,系人工堆筑的土山,东部为古城畈,系水稻田,北100米为北苕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因村民挖砂出土大批文物,年代上自马家浜文化,下至春秋战国,尤以马桥文化时期遗物最为丰富,亦最精致。出土石器有钺、镞、锛、镰、半月形双孔石刀、犁、矛、戈、凹槽形石锛等。陶器有夹砂陶釜、夹砂双目式锥形足鼎、鱼鳍形足鼎、黑陶豆、黑陶罐及一些几何形印纹硬陶,如单把匜、带钮器盖等,饰绳纹、锥刺纹、云雷纹、曲折纹、回字纹、米字纹、麻布纹及一些组合纹饰等。此外还有原始瓷圜底罐、鸭形壶等,矛、戈、剑等铜器。土台东部200米处一池塘内,村民还挖出木桩等遗物,坑壁上文化层依稀可辨。

    2004年3~6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勘探试掘。小古城村便道18米处出土可复原的陶、石、木器40件。试掘范围内堆积有9层,第1、2层为现代耕土层、扰乱层,第3~9层皆是马桥文化时期堆积,厚2米。堆积自西向东略倾斜,据堆积相和土质土色特征判断,属水边堆积,西面高地应是马桥文化时期的先民活动场所,东面是一片水域。第9、7、6层应是淡水河湖相堆积,出土遗物除陶、石器外,还有兽骨、树枝、竹子等大量有机质孑遗,出土陶片年代跨度也较大,而泥质软陶陶片细碎,棱角有磨砺痕迹。其余层次可能是不同时期的堤岸或人工堆筑的生活面,出土遗物较少。据调查试掘推测小古城土台应是当时周围诸遗址的一处中心遗址。

    该遗址是余杭区境内继良渚遗址之后发现的又一处规模较大、较重要的古文化聚落遗址,对于研究其与良渚文化的关系,以及良渚文化之后后续文化的发展、演变等都具有重要价值。1997年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点击查看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