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闸口白塔

    文物概况:

    名    称:闸口白塔

    地    址:南星街道闸口白塔岭上

    年    代:五代

    结    构:石质

    类    别:古建筑

     

    文物简介:

    闸口白塔位于上城区白塔岭上,南侧为之江路,南距钱塘江约150 米,与六和塔遥遥相望。闸口白塔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末期,塔旁曾建有白塔寺,今已无存。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写有《过余杭白塔寺》诗:“登临江上寺,迁客特依依。远水欲无际,孤舟曾未归。乱峰藏好处,幽鹭得闲飞。多少天真趣,遥心结翠微。”

    白塔塔体全部以湖石雕刻砌筑而成,为仿木构楼阁式塔。平面呈八边形,共九层,高约14 米,逐层收分,出檐深远,起翘舒缓。塔的最下边是磐石,雕刻有山峰、海浪等纹饰,象征着“九山八海”,其上立有须弥座。须弥座的束腰处刻有佛经,再上分为九层,每层由塔身、塔檐和平座三部分组成,塔身上浮雕有佛、菩萨和经变故事,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刻画生动。

    平面八边形的楼阁式塔建筑形式大约开始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后来逐渐影响到中原以及北方地区,并成为元、明、清时期南方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筑塔形式。闸口白塔比例适度,轮廊秀丽挺拔,是现存的五代吴越末期仿木构塔建筑中最精美、最真实、最典型的一座。它还是杭城重要的历史地理坐标之一,因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点击查看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