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概况:
名 称:凤凰寺
地 址:清波街道中山中路227号
年 代:元至清
结 构:砖木
类 别:古建筑
文物简介:
凤凰寺位于上城区中山中路227号,是国内早期伊斯兰教寺院之一,与广州狮子寺、泉州麒麟寺、扬州仙鹤寺并称我国南方伊斯兰教四大古寺,曾名礼拜寺、真教寺、回回堂。凤凰寺始创于唐代,毁于宋,元代阿老丁重建,明景泰间重修,崇祯遭火患,清顺治、康熙以来又相继重修。清光绪十八年(1892)称为凤凰寺。
凤凰寺原来的规模较之现在大一倍以上,整个建筑群布局形似凤凰,故得名。民国十七年(1928),杭州辟建中心马路(今中山中路),拆除了寺的照壁、大门、寺内望月楼、长廊及门前的一对石马。2009年凤凰寺依原貌重建了寺门、望月楼,基本恢复原有规模。
中国传统建筑群绝大多数的主轴线都是以南北为准,坐北朝南成为主要建筑的朝向。由于伊斯兰教规定,礼拜时必须面向圣地“麦加”,而我国地处麦加东面,因此凤凰寺坐西朝东。由于受到四周环境的限制,凤凰寺的占地面积并不大,只有2600平方米左右。
凤凰寺总体平面略呈矩形,主要建筑物在中轴在线,依次为寺门、望月楼、礼堂、大殿等主要建筑物。轴线两侧是碑廊、水房、殡仪室、寝室等附属建筑。寺院的四周用高大的砖墙围护。这与阿拉伯国家清真寺常见的“一座长方形的大建筑,里面四周环以回廊,中间是一个大院的集中式的平面布局”迥然不同,是以中国传统的建筑布局和结构体系为蓝本,是中国式的伊斯兰教建筑形式。这种布局让各个建筑秩序渐进,层层引深,使清真寺显得深邃尊严;建筑物的井然有序,又突显清真寺的严肃整齐。
大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三间,矩形平面,砖结构,顶部由三个穹隆顶组成无梁殿顶,外观成三个攒尖顶,中间为重檐八角,两边为单檐六角,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建筑与伊斯兰教建筑相互融合的特色。内部以圆拱门相通,内壁四隅上端转角处作菱角牙子叠涩。殿内穹窿顶彩画是明代遗物,题材多为卷草、花卉,亦有山水、建筑物和飞禽等。明间紧贴后墙中部有 “读经台”与明景泰二年(1451)的“天经一函”(阿拉伯文作:“米哈拉布”,即朝向标志,为祈祷者礼拜的焦点。)
此外,凤凰寺还存有二十多通元代以来的石碑及墓碑,主要为中、阿文撰写,其中一块是波斯文。这些碑文记录了凤凰寺的沿革和历代维修、回民丧葬情况,对了解凤凰寺的历史全貌及古代杭州回民风俗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001年,凤凰寺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二十一年(1933)秋的凤凰寺正大门
原望月楼
原寺门
--------------------点击查看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