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概况:
名 称:天目窑遗址群
地 址: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天目山镇境内
年 代:宋—元
结 构:土砖
类 别:古遗址
文物简介:
天目窑遗址群主要分布在天目山脉沿天目溪上游南北向的东关溪和丰陵溪交汇处,以敖干水库为界,分为东、西两个窑区。
1940年4月,爱国志士张天方先生主持的天目书院发现不见史载的天目山古窑址,并通过标本实物展示首次撩开“天目瓷”的神秘面纱。
1982年5月,杭州地区文物普查工作队在普查中发现松毛坞窑址一处。之后,文物部门经过多次调查,相继在磨石岭、敖干水库、绍鲁等地又发现了多处窑址。2007年、2013年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临安市文物馆又联合展开了两次大规模实地调查,发现窑址数达34处。
天目窑遗址群总分布面积约6平方公里,类型为龙窑,堆积层厚0.5~2米,主要生产青白瓷、黑釉瓷和青瓷。瓷器胎质坚硬、细腻。胎色有白色、灰色和灰白色。器型有碗、盆、盘、瓶、碟、盏、盅、杯、钵、罐、炉、盒、盂、灯、注、托、瓷饰品等数十种。装饰工艺有花口、白筋、凸棱、刻花、划花、印花、点彩等。装烧方法有迭烧和以碗、盘合覆作匣钵烧制。从采集的瓷片看,黑釉质量尤其突出。
天目窑遗址群分布面积广,窑床数量多,延烧时间长,窑址保存尚好,环境风貌格局保持原样,其产品的数量体现了瓷业生产的商品化、规模化特点,烧制工艺代表了当时江浙一带民窑瓷业的较高水平。天目窑遗址群也是海上丝绸之路史迹遗产点之一。
保护规划图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