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环溪双桥

    文物概况:

    名    称:环溪双桥

    地    址:桐庐县江南镇环溪行政村环溪自然村

    年    代:清至民国

    结    构:石构

    类    别:古建筑

    文物简介:

    环溪双桥指位于环溪村的安澜桥和保安桥两座石拱桥。

    安澜桥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东西向跨屏源溪,因为位于应家溪与屏源溪交汇处,常受洪水冲击,平时水势也大,故取名“安澜”。该桥又名“鼍(tuó)桥”,鼍即扬子鳄,民间俗称“猪婆龙”。传说洪水是蛟带来的,而鼍能克蛟,故以鼍为桥名,希望能镇住洪水。桥西有水口庵,供奉关公。桐庐古时风俗,每年雨季前要祭祀关公。民间认为发洪水的原因之一就是关公每年端午前后要磨他的青龙偃月刀,磨刀水的多少决定洪水泛滥的程度,于是人们在桥旁立庙祭祀、祈祷于关公。

    安澜桥为单孔石拱桥,长18.2米,宽4.5米,高7.3米,净跨12.4米,矢高6米。桥拱用大小不等、略加打制的自然石块错缝横向砌筑,桥拱下端砌筑在高1.7米、宽4.6米的直壁桥墩上,桥墩建在溪岸岩石上。拱下端宽4.6米,往上渐有收分,桥顶宽4.5米。敞肩,桥肩用10厘米厚石板铺砌在拱边上。桥两端用石板、卵石混砌桥阶,各17级。桥顶有如意图案的方形顶盘石,桥面平台用小卵石铺设。桥下溪床上有二百多平方米卵石铺设的过水斜面,既保护了溪床和桥基,又利于水流通过。桥两头植有百年以上的樟树。

    保安桥位于环溪村东,为民国第一任省议员、环溪村绅士周宝仁出资建于民国元年(1912),南北向跨应家溪。单孔石拱桥,桥长14.8米,宽3.8米,高6米,矢高3.5米,净跨7.8米。直壁桥基用打制块石砌筑,宽5米,水面上高1.8米(水下不清楚)。桥拱砌于桥基上,采用打制条石错缝横向叠砌,向上略有收分。桥面用石板铺设,两端踏跺用石板铺筑,东10级,西12级,建于块石干砌的桥台上。桥台与溪岸石坝已合为一体。

     


    点击查看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