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久山湖新石器遗址

    文物概况:

    名    称:久山湖新石器遗址

    地    址:建德市大同镇永平村久山湖自然村屋后山

    年    代:4000年前

    结    构:土石

    类    别:古遗址

    文物简介:

    久山湖新石器遗址位于久山湖村屋后山,周围均为水田,水田外围是绵延的群山,遗址北依久山,西面约百米有大同溪自北向南流过,320国道在遗址南部自东向西穿过,遗址现存范围为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50米的台地,面积逾5000平方米。

    上世纪80年代初,当地农民在基建时发现该遗址,经初步发掘,出土了一批石器,有带孔石斧、穿孔铲、石锛、石镞、石鱼网坠和玉簪等。同时出土的还有黑陶豆、灰陶豆、碗、陶盂等器物。从出土器物的制造工艺水平来看,当时住在这里的先民,已有了较高的工艺制造水平。

    1989年11月,建德县文物办协同杭州市考古所对久山湖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本次发掘主要在现存台地的南部进行,发掘面积总计240平方米。出土的文物有:陶器6件,主要为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陶,还有少量夹细砂黄陶。以素面为主,有少量饰绳纹。器型有鼎、豆、簋、双鼻壶、罐、贯耳壶等;石器17件,器型有石锛、钺、镞、镰等。本次考古发掘探明了遗址的范围,出土的文物为研究我省新石器时期文化布局提供了可贵的实证。如将久山湖遗址出土的陶器与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相比,可以发现这里的鱼鳍形足鼎、双鼻壶、折腹浅盘豆、侈口折腹或敛口弧腹簋、贯耳壶等在良渚文化中都能找到相同的器型,它们应是来自良渚文化的因素。出土的石钺、石锛和采集到的玉锥器型质料也与良渚文化相同。唯有宽折沿圜底绳纹釜、浅盘垂棱细把豆为久山湖遗址独有。据此,可将久山湖遗址的年代定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大致与良渚文化晚期相当。

    久山湖新石器遗址与同期的良渚文化一脉相承,它为我们了解建德先民的生活环境、经济方式、生存状况、意识形态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研究浙江先民在华夏文明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