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高垣石牌坊

    文物概况:

    名    称:高垣石牌坊

    地    址:建德市大洋镇高垣村村东

    年    代:清

    结    构:石构

    类    别:古建筑

    文物简介:

    高垣石牌坊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建国后牌坊顶部被毁,残高5.7米,宽6.2米。2005年通过村民集资和政府补助,将这座残缺的石牌坊按原貌修复。

    高垣石牌坊为青石材质,四柱三间五楼。柱脚设有抱鼓石加以固定支撑,正匾以下均以梁枋隔层,坊上梁、枋、柱形大体硕,斗拱、雀替、花板等各式部件精雕细刻,设置巧妙,衔接精密。坊上遍布雕刻装饰,分别用阴刻、线刻、浮雕、镂雕、双面雕等不同手法,刻有龙凤、花卉、飞禽、瑞兽等,活灵活现。明间梁枋长3.3米,两端刻有卷草图案装饰,下有雀替承接。上层横坊(字坊)正面刻“乾隆辛酉科举人吴文迈”;反面刻“钦旌孝子”。再上是石匾,刻“孝子坊”三个大字。明间檐下置一竖匾,上刻“恩荣”二字,两边刻“双凤朝阳图”。顶部是出檐斗栱式庑殿顶。檐翼自然起翘,正脊两端置鸱吻。次间下檐正脊置立柱,承接上檐。

    吴文迈,清乾隆辛酉科举人,其母丧偶多年,患病求医,侍奉左右,文迈煎药,必先亲口尝之,孝行广为流传。经县、府、布政司按察使核实,逐级上报,旌表在案,至嘉庆十五年(1812)十二月会疏:“给帑建坊,殁则致祭,内以光祖;建一石碑镌刻姓氏,载入志书,以励风俗,除册结送。”

    根据当时的规定,凡是进入国子监读书和获得举人以上功名的人,方可经地方官府审核批准后,由官方出资建功名坊。立孝子牌坊、贞节牌坊、仁义慈善牌坊、功德牌坊须经当地官府查证核实后逐级呈报,最后由皇帝审查恩准,或由皇帝直接封赠,方能建造。对建造的规格也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如帝王神庙、陵寝用“六柱五间十一楼”,一般臣民最多只能建“四柱三间七楼”。如果一个人能获得皇帝降旨建造牌坊,那对这个人、这个家族乃至这个地方来说,都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