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概况:
名 称:严子陵钓台
地 址:桐庐县富春江镇西面富春山麓
年 代:东汉
结 构:土石、砖木
类 别:其他(历史纪念物)
文物简介:
严光(前39年-41年),字子陵,原籍余姚,少有高名,与刘秀同游学,及秀即帝位,竟隐遁不见。秀思其贤,遣使寻访,三反而后至,授为谏议大夫,严不从,乃耕钓于富春山。后世对严光不慕权贵、不贪荣禄之“高风亮节”称誉不绝。
严子陵钓台因东汉严子陵隐居于此而得名,钓台自然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文物遗迹包括东台、西台、东台亭、西台亭、双清亭、钓台石坊、严先生祠、十九泉、十九泉亭、古碑六方、摩崖题刻等。
东台和西台,位于富春山山腰,均为临江突兀的两处断崖绝壁,海拔126米,两台相距60米。东台称严光台,西台称谢翱台。
东、西台亭,始建于北宋景佑元年(1034),范仲淹知睦州,重修钓台时在东、西二台各建一亭。后元、明、清历朝屡有建毁。现西台亭建于民国初期,东台亭文革中被毁,1984年仿西台亭重建。两亭均为歇山顶石亭,方石柱,平面为正方形。东台亭高3.95米,面宽3.33米。西台亭高4.1米,面宽3.32米。东台亭石柱上镌刻当代书法家沙孟海楹联一对,上联“登钓台而望神怡心旷”,下联“想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西台亭石柱镌刻行书楹联,上联“生为信国流离客”,下联“死为严陵寂寞邻”。
双清亭,位于东、西两台之间的山腰三岔口,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由广东籍人陈焕之所建。歇山顶四柱石亭,亭高5.5米,面宽3.3米,进深3.17米。亭上悬挂石匾额,上阳刻郭仲选题 “双清亭”三字。
十九泉亭,1984年新建,系石亭,五柱攒尖顶,取名于亭内的“天下第十九泉”。相传此处清泉为严子陵生活用水。唐代茶圣陆羽途经此地,《茶经》云:“品茗天下水味,此泉居十九。”故此泉被称之为“天下第十九泉”。
钓台石坊,位于严先生祠东南侧,利用清代石牌坊构件建于1984年。四柱三间三楼,进深1.8米,通面宽6.76米。柱脚前后置石抱鼓,柱脚下长方形须弥座。明间额枋雕以“鱼跃龙门”和“双凤朝阳”图案。,额枋间石匾正面镌刻“严子陵钓台” 行书五字,由赵朴初题。背面镌刻沙孟海题“山高水长”楷书四字。
严先生祠,唐梁肃在钓台立“汉高士严君钓台碑”时,已建有严子陵祠堂,筑有严氏竹亭。北宋景佑元年(1034),范仲淹知睦州时重建,祠内绘以先生像,并以唐代桐庐诗人方干配祀,撰文《严先生祠堂记》,刻石立碑于祠。后屡毁屡修。现祠堂于1983年利用收集的清代、民国时期的部分建筑构件。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92平方米,前后两进,天井两侧为厢房,形成四合式院落。
钓台古碑有南宋隆庆二年(1164)“过严子陵钓台”碑、明正统二年(1437)重建严先生祠堂碑、严先生祠堂记碑、明天启徐吉钓台诗碑、明赵如献“钓台四首”诗碑、明嘉靖四十年(1561)“过严祠书留台壁”碑。
摩崖题刻年代为宋、明时期。东台亭前岩壁镌刻“绍兴庚辰徐伯恭游”内容;清风轩茶室后右侧岩壁镌刻楷书“一絲風 洪武甲戌秋吕公亮罗用賓金智記”内容;在西登山道中途左侧西台绝壁上镌刻楷书“吴郡盧襄携李屠应竣 ”,隶书 “一丝九鼎”,落款楷书“明萬曆乙巳季夏里人赵如献孟清甫书”;双清亭至西台路边岩石上镌刻楷书“戊子岁秋九月吴郡沈椿宜兴屠继祖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