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前农协旧址(包括李成虎墓)
文物概况:
名 称:衙前农协旧址(包括李成虎墓)
地 址:萧山区衙前镇
年 代: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结 构:砖木、砖石
类 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文物简介:
衙前农协旧址包括东岳庙、衙前农村小学校旧址、李成虎墓及故居等史迹。
1921年4月,萧山衙前人沈定一回到家乡,开展教育农民、组织农民的农村革命斗争。沈定一十分注重农民运动,邀集革命知识分子刘大白、宣中华、徐白民、杨之华等,以沈定一的祖宅“光禄第”为基地,兴办农村小学校,免费招收贫苦农民子女入学。同时深入乡村向农民宣传革命道理,探讨农民革命,先后赴衙前、瓜沥、坎山等许多乡村演讲,号召农民团结起来,反抗地主的欺压,点燃农运火种,培养和团结了一批农民积极分子,如萧山的李成虎、绍兴的单夏兰等。
1921年9月27日,衙前农民协会在东岳庙成立,沈定一等人起草了中国现代农民运动史上第一个革命斗争纲领——《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衙前农民协会章程》。农民协会选出了李成虎、陈晋生、单夏兰、金如涛、朱梅云、汪张瑞等人为农协委员,李成虎又被委员们选为议事员。
受衙前农民运动的影响,短短一、二个月,萧山、绍兴、上虞等县82村相继建立了农民协会,开展减租反霸斗争,农协会员达10余万人,衙前成了这场农民革命风暴的中心。1921年12月18日,绍兴军阀盛开第的部队包围了东岳庙,抓走了正在开会的农协领导人单夏兰等人。12月27日,李成虎被捕入狱,次年1月24日被害于狱中,衙前农民运动失败。衙前农民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最早的农民运动,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民协会;其发表的《衙前农民协会章程》和《衙前农民协会宣言》是我党领导农民革命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创办了我党领导的第一所教育农民的农村小学。运动虽然仅仅存在3个月,但它的影响深远,具有重要革命意义。
东岳庙为晚清建筑,坐南朝北,门对浙东运河(萧绍运河),前有河埠。建筑占地面积592平方米,现存前殿及东西厢房。前殿面宽三间,14.76米,六柱九檩,进深9米。屋顶为硬山顶。门柱镌楷书对联:“龛赭锁重门,屏藩叠障;东西分两浙,吴越通衢。”
衙前农村小学旧址位于衙前农协旧址西北面,浙东运河北侧,为沈定一于1921年9月26日舍宅创建。该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315平方米,面宽四间,曲尺形两层木构建筑。二楼最西间曾为教员杨之华的居室,楼下为龙泉阅书报社的阅览室和教室。2001年重修衙前农村小学校旧址,并辟为展览馆,对外开放参观。
李成虎故居位于衙前镇凤凰村西曹自然村,在衙前农协旧址西北。李成虎(1854~192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最早的衙前农民运动领导人之一。故居坐北朝南,原为三间平屋,由成虎与其弟成蛟分居。现仅存明间,建筑面积41平方米,面宽4米,进深8.5米。硬山屋顶。现辟为李成虎故居纪念馆。
李成虎墓位于衙前镇凤凰村凤凰山南坡。李成虎在萧山县狱中刑虐致死,归葬于凤凰山,1969年10月,墓被毁,1983年重建。坐北朝南,由墓、拜台及墓道组成,墓呈半球状,前立青石墓碑,刻“李成虎君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