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梵天寺经幢

    文物概况:

    名    称:梵天寺经幢

    地    址:南星街道凤凰山东麓梵天寺路

    年    代:五代

    结    构:石质

    类    别:古建筑

     

    文物简介:

    梵天寺经幢位于上城区梵天寺路。梵天寺始建于唐天祐元年(904),钱镠封吴王后建南塔,后又建塔院,名南塔寺,又名顺天院。后周显德五年(958),寺僧不慎失火,塔焚寺毁。乾德四年(966),钱弘俶重建,并在寺前建经幢两座。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为消除寺院的灾患,以护法神梵天天王之名作为寺名,并一直被沿用。梵天寺为当时杭州城南最大的名刹,苏轼于梵天寺曾有诗赞曰:但闻烟外钟,不见烟中寺。幽人行未已,草露湿忙履。唯应山头月,夜夜照来去。可惜清咸丰年间(1851—1861),寺宇俱毁。现在梵天寺遗址上的房屋为民国时期至20 世纪50 年代所建,仅经幢、金井、灵鳗井等为当年所留。

    梵天寺经幢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南北各一,双幢形式、结构基本相同,高15.76米,幢身八面,通体用太湖石雕刻而成。经幢自下而上由基座、幢身、华盖、腰檐、山花蕉叶、宝珠、仰莲、短柱及幢顶等构件叠砌而成。基座为须弥座,底层浮雕“九山八海”;束腰浮雕蟠龙,生动威武;上层短柱四周凿成小龛,龛内雕佛像。其上是八角形幢身,南幢身刻有《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经》,北幢身刻《大佛顶陀罗尼经》,均刻建幢记。幢身之上为华盖,饰如意云纹。腰檐仿照木构檐子雕造,用斗拱挑出,承托檐子。幢顶为日月宝珠,雕刻精致,纹饰各异。

    梵天寺经幢,制作精美,为现存五代佛教艺术珍品,是吴越塔幢类建筑的杰出代表,是研究宋代营造制度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价值。

     


     

    --------------------点击查看大图--------------------